■蠟療
蠟療是物理治療中一種應用廣泛的熱療療法,石蠟具有熔點低、熱容量大、導熱系數(shù)小,可塑性好的特點,對軟組織損傷、皮膚瘢痕、神經(jīng)炎,疼痛,風濕性關節(jié)炎等病癥均有較好的療效。
■蠟療治療作用:
1.溫熱作用
由于石蠟的熱容量和蓄熱能大,導熱性小,且其中不含水分和其他液體,不呈對流現(xiàn)象,石蠟的這些特性使其能對機體產(chǎn)生較強的溫熱作用,通過溫熱的局部和遠隔效應,可達到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消炎,鎮(zhèn)痛的作用。 2.機械作用
石蠟的可塑性和粘滯性使之能與皮膚緊密接觸,且在冷卻凝固過程中體積縮小,對治療部位產(chǎn)生機械壓迫作用,可加速水腫吸收,還有助于熱向深層組織傳遞。此外,機械壓迫作用還可以增加膠原纖維組織的可延伸性,軟化瘢痕和粘連的結締組織,有利于對攣縮關節(jié)進行功能鍛煉,增加關節(jié)活動范圍,還能使皮膚增加彈性和柔韌性,防止皮膚松弛和形成皺紋。 3.促進創(chuàng)面愈合
石蠟中的化學成分能刺激上皮組織生長,利于皮膚表淺的創(chuàng)面,潰瘍的愈合。
■蠟療基本療法:
治療前先清潔皮膚,并仔細擦干,多毛處需先剃毛或涂上凡士林。根據(jù)患病部位和病情選擇適當?shù)闹委煼椒?/span>
1.蠟餅法:將熔化的石蠟倒入搪瓷盤,蠟液厚度為2cm左右,待其自然冷卻至表面溫度為45℃-50℃,外層凝固,內部仍呈半液態(tài)時,用小薄鐵鏟沿邊緣將石蠟與瓷盤壁分離開,然后將盤翻過來扣在較大于搪瓷盤的塑料布上,輕叩盤底蠟餅即可脫出。將蠟餅敷于暴露的患部,用大毛巾包好。開始治療時不要用手擠壓蠟餅,以免內部蠟液溢出發(fā)生燙傷。用毛毯等物保溫,治療時間30-40分。 2.刷蠟法:用排筆樣毛刷醮少量55℃-60℃的蠟液,迅速刷于患部,待蠟冷卻凝成薄膜后再繼續(xù)刷蠟,直至蠟膜厚度達0.5cm,再將蠟餅放在基上。固定與保溫方法與蠟餅法相同,治療時間30-60分。此方法適用于腰,背,腿部,能合患部同時受到溫熱和機械壓迫作用。 3.浸蠟法:又稱蠟浴療法,適用于手,足部位。使窗口中蠟液溫度降至55左右,將手或足浸入蠟液,再迅速提起。首次浸入時可能有輕微灼痛感。待蠟膜形成后再反復浸入,此時,高度都應低于首次水平,以防燙傷無保護層的皮膚。手部治療時應將手指分開。此后將手或足放入浴槽不再提起,待蠟液完全冷凝后,取出手足,治療結束。每次可進行30-60分。此種方法保溫時間較長。
■蠟療的適應癥:
▲運動系統(tǒng)疾病,如肌纖維織炎,肌痙攣,軟組織扭挫傷,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(jié)炎,骨關節(jié)炎,外傷性關節(jié)炎,關節(jié)功能障礙,施行運動療法之前等。
▲各種慢性炎癥,如慢性附件炎,慢性結腸炎,經(jīng)久不愈的創(chuàng)面,潰瘍等。
▲過度增生的瘢痕和手外傷后組織的粘連松解
▲各種神經(jīng)痛及周圍性神經(jīng)麻痹。
▲凍傷
■石蠟清潔法
石蠟使用一段時間后,由于混入一些雜質,如脫落的上皮細胞及灰塵等,其顏色由白變黃,影響蠟的性能,且有可能對皮膚產(chǎn)生不良刺激,故一般在使用1~3個月后,應做一次清蠟工作,并在清潔后加入15%~25%的新蠟。
具體做法有:
1.水洗法:將石蠟放在水中加熱至80~90℃時,由于蠟和水的比重不同,攪拌靜置10分后,雜質下沉,*后取出上浮石蠟,棄去雜質和水。
2.沉淀法:將石蠟加熱至100℃,30分,可起到消毒作用,攪拌后靜置,待蠟冷卻后從蠟槽中取出,去除底層雜質部分。
3.白陶土清潔法:將石蠟熔化后,緩慢地向蠟液中加入約為蠟液量2%~3%的白陶土,或加入20%~30%的滑石粉,攪拌20~30分,至蠟液顏色變白,使其自然冷卻凝固。將蠟塊取出,除去底部灰暗的部分。 經(jīng)多次清潔后,蠟質將失去其粘稠性,顏色變黃,此時應全部棄除,更換新蠟。
■德國BEKA蠟療機特點:
1.溫度可調節(jié),0-100攝氏度
2.獨特雙槽,三槽設計,可分別獨立使用,衛(wèi)生方便,防止手足等不同部位混合使用。
3.大容量,可25公斤(30升,僅適用于單槽)。
4.低熔點蠟(40攝氏度熔點),可避免國產(chǎn)蠟熔點高易灼傷皮膚的缺點。
5.箱體一次成型,易于清洗,防止焊接造成的死角堆積污物。
更新時間:2024/9/10 12:38:12
標簽:
蠟療儀 雙槽蠟療儀 進口蠟療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