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性無菌腹腔引流導管由基本配置和選用器械配置組成。其基本配置有:腹腔引流導管(配移動夾)、腹水穿刺針、導引芯、擴張器。選用器械配置有: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、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針、無菌塑柄手術刀、帶線縫合針、一次性使用導絲控制手柄、一次性使用滅菌橡膠外科手套(無粉)、消毒刷、粘貼傷口敷料、醫(yī)用紗布、醫(yī)用棉球、一次性非織造布用品包(洞巾)、一次性非織造布用品包(中單)、輸液接頭、一次性無菌旋塞、一次性無菌引流控制連接管。引流導管由管體、連接座、外延管、外延管接頭、導管夾、移動夾、轉(zhuǎn)耳組成。引流管的管體、連接座采用聚氨酯制造;外延管采用硅膠制造;外延管接頭、穿刺針接頭采用聚碳酸酯制造;擴張器接頭及管體采用聚丙烯制造;引流導管具有X射線不穿透性。
(一)親水性引流導管
功能:
普遍應用在介入性治療。 如:腎造漏、腹水、膿瘍、肋膜積水、膽道造漏、血腫及其它廢液引流。
特性
◆創(chuàng)新的親水性引流導管原料是可熱塑性聚氯基甲酸乙酯(TPU),具有高度彈性與生物兼容的醫(yī)療原料;
◆導管彎圈成型設計可預防移位;
◆4個引流孔能更有效引流;
◆清楚的標示,X 光線下顯影清晰;
◆安全帶線扣環(huán)確保導管固定在安全引流位置,當導管植入病灶后,輕輕拉緊固定線,將線繞在接頭上,卡上扣環(huán);
◆置入人體后,導管隨著溫度的變化,會變得更柔軟更有彈性。
(二)腹腔引流管護理及注意事項
1、區(qū)分各引流管放置的部位和作用,并做好標記,妥善固定。
2、保持引流通暢,防止脫出、扭曲和受壓。引流液中有血凝塊、絮狀物等要經(jīng)常擠捏,防止管道堵塞。
3、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量、性狀和顏色,如有異常,及時通知醫(yī)生處理。
4、預防感染:長期帶管者,每周更換引流袋,嚴格執(zhí)行無菌操作。引流管口周圍皮膚以無菌紗布覆蓋,保持局部干燥,防止膽汁等浸潤皮膚引起炎癥反應。平臥時引流管的遠端不可高于腋中線,坐位、站立或行走時不可高于腹部手術切口,以防逆流引起感染。
5、T”型管不宜太短,盡可能不固定在床上,防止因翻身、搬動、起床活動時牽拉而脫落!
6、熟悉各類引流管的拔管指征,并進行宣教。
7、拔管:(1)置于皮下等淺表部位的乳膠片一般術后1-2日拔除;(2)煙卷引流一般術后3日拔除;(3)預防性引流滲血的腹腔引流管,一般5-7日拔除;(4)“T”管引流出膽汁色澤正常,且引流量逐漸減少,可在術后10-14天(年齡大、體質(zhì)消瘦的患者可適當延長拔管時間),試行夾管1-2日;夾管期間注意觀察病情,若無發(fā)熱、腹痛、黃疸等癥狀,可經(jīng)T管做膽道造影,造影后持續(xù)引流24小時以上。如膽道通暢無結石或其他病變,再次夾閉T管24-48小時,病人無不適可予拔管。拔管后,殘留竇道用凡士林紗布填塞,1-2日內(nèi)可自行愈合。若膽道造影發(fā)現(xiàn)有結石殘留,則需保留T管6周以上,再作取石和其他處理。
8.加強觀察:觀察并記錄T管引流出膽汁的顏色、量和性狀。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膽汁800-1200ml,呈黃綠色、清亮、無沉渣、有一定黏性。術后24小時內(nèi)引流量約300-500ml,恢復飲食后可增至每日600-700ml,以后逐漸減少至每日200ml左右。如膽汁過多,提示膽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;如膽汁渾濁,應考慮結石殘留或膽道炎癥未被控制。